今天來談談父母親懂音樂到底好不好?身為老師的態度上,多年的經驗告訴我, 壞處還是多於好處, 當然每件事是沒有絕對的, 所以認真的來說, 還是決定於父母親接觸音樂的深淺, 還有父母親的態度.
先講好處吧!當父母親當中一個人懂音樂的話,可以幫助孩子們學習音樂很快的上軌道,但能不能快樂的學習,那還要看父母親懂音樂的深淺,和願不願意讓孩子們自我探索. 父母親當中有人懂音樂, 通常可以幫老師省下很多的講解工夫, 因為通常當我們教小孩時, 總會不斷的復習又體醒, 深怕等老師一轉身他(她)就忘了剛才上課的內容. 當父母親中有人懂音樂時,孩子們通常學習的很快,因為課後還有父母親陪練琴,而且還可以切時的指正錯誤,所以每次上課時都有新的進度.孩子們一開始還真突飛猛進.
然而, 壞處是, 當父母親中其中一人懂音樂時, 而那個大人又忘了學習音樂的辛苦,這時, 對孩子又抱有太大的期待時, 這時,孩子們的學習路途上就開始少了歡笑了, 這時, 他們開始會開始要求, 要求孩子們要彈得更順暢, 要求孩子們要摹仿哪個他們從youtube看到的音樂家, 這時, 少了幾分鐘練習時間, 不行!彈錯了音, 不行!孩子!你彈得這怎麼跟我聽的音樂不一樣ㄋ?你的拍子怎麼跟實際的差這麼多阿?曲子沒通過, 這更不行了, 因為浪費父母親的錢,還丟父母的面子, 因為您的父母可是懂音樂的ㄋ!當然! 身為他(她)們的孩子,您就要更技高一籌.
通常, 當老師的我們碰到當父母親其中一人自認為很懂音樂時, 我們也很頭疼, 因為他們會認為自己以前學的就是對的, 當他們看到一個老師用跟他們以前學的時候不同教法,他們就會開始質疑老師了, 比如說:有些家長認為彈琴時手就該只用一種像貓爪的姿勢, 小孩用手指甲去談琴, 然而, 當老師試著告訴家長應該要放鬆, 用指腹去彈琴然後讓手指保持自然弧度時, 他們就很懷疑, 然後要求孩子們在家練習指甲練琴, 當然, 孩子一肚子疑惑, 老師也很頭疼囉!
再舉一個例子吧!以前學琴, 哈農教材是必學的, 有時候家長也會要求老師們用一樣的教材去教她們的孩子,可是,現在孩子的學習環境跟以前不一樣了,就像,以前學生彈錯音時老師可以狠狠地打學生手背, 學生還會緊忍眼淚, 且謹記在心然後改正錯誤, 現在, 這種教法再也不適用了, 孩子們馬上就掉下眼淚,大哭,然後再也不願意踏進音樂教室一步了, 而當老師的我們, 可要花上幾十分鐘的時間跟家長解釋, 為甚麼哈農不適用於他的孩子; 為甚麼他的孩子的手指無法做到書上寫的.
通常我的經驗中, 假如其中一個家長不懂或懂初級音樂時, 孩子們通常可以學的快樂又學的長久, 孩子們往往會得到更好的發展. 相反,假如其中一個家長“很懂”音樂時,孩子們通常最後都受不了壓力自動放棄了,當然之後撐到去參加比賽跟父母同樂的也有,但也是少數. 知道最大的不同在哪裡嗎?知道為什麼看是優勢的家庭反而培養不出音樂才子嗎?因為家長們要懂得跟孩子們一起學習, 家長有時候要懂得放下身段, 要懂得孩子的心裡而不是一昧的要求, 不管孩子們彈得音樂如何, 家長們都要接受和鼓勵, 家長們有時後更要懂的感激不完美的幸福, 也要懂得欣賞不完美中的美麗.
Army, 是一個很有主見的小男生, 有時候他明明知道這個音要彈兩拍或低八度,但他偏偏要創造他自己的音樂, 身為老師的我剛開始不能接受, 但之後我發覺到其實也不難聽,重要的技巧學到了, 而且整首曲子也沒太走樣,還可以讓他學的高興又有創造力,那我又謂何一定要按著課本一個音一個音的對照ㄋ!其實, 是他媽媽給我的啓發, 我發現到不管Army彈得好或不好, His mother will say: Wa! I like that music!. It sounds so beautiful. I like what you just played and can you play one more time for me? 這時候,孩子們會再多彈上五六次給媽媽聽, 然而, 他們不自覺的就越彈越好了. 所以, 假如"很懂"音樂的家長能夠降低她(他)們的要求度, 懂得就是單純的欣賞他們孩子的音樂時, 相信我, 這會創造出更多的Mozart!